|
|
|
|
婚姻的比喻 |
[ 2007-1-7 16:17:00 | By: 开心果 ] |
比喻真是个奇妙的东西,有许多复杂的事理被它这么一比喻,就浅显形象,使人豁然开朗了。比如说婚姻吧,多么纠缠复杂的事情,但一经比喻,过来人谁都会“心有灵犀一点通”而发出会心的微笑。 年青时就听说的一个比喻是“结婚是恋爱的坟墓”,也许是自己没经过花前月下恋爱的浪漫,结婚后没感觉到什么强烈的反差,因而对这个比喻也就似乎体会不深。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八十年代重新炒热后,“围城”的比喻可以说是脍炙人口: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不过,据我看近年来是有了点变化,就是想进去的人减少了,尽管比例不是很大。如有的明星就大言不惭地说婚姻是不重要的,是无所谓的——虽然其时她正在再次热恋中——其原因可能是嫌进进出出麻烦,干脆就不进去了。相反,要出来的人是增多了,这个比例要大大高于前者。听说时下最时髦的问候语是“离了吗?”问“吃了吗?”要么是七老八十的,要么是阿背哥。因而听到别人离了别急着就装模作样叹息,而是要要先弄弄灵清,说不定是要“恭喜恭喜”的。对此,我开始也不理解,但最近听了一个人的倾诉,我便很快放弃了开头想劝劝他的念头,与其这么痛苦地合倒还不如痛快地离了,也许真如有人所说,悲剧过后是喜剧,这岂不是可喜可贺? 比喻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加上婚姻本身的复杂性,因而同是离婚的话题,我在农民老张口里听到的就又是另一种说法了。他是我一位老同学的哥哥,我的那位老同学夫妻俩都是我同学,前些年分手了,谈及此事,老张说:“夫妻好比是两只并行的船,如果有了隔阂,拉开了距离,前面的这一只就应该松几橹,或者是落下帆来,等一等;后面的一只就应该加把劲,摇得快一点,赶上去,这样才会重新靠拢,并排并像从前一样。哪有像我弟弟那样,看看另一只船落后了,还要拼命摇几橹的呢?”听了他的比喻,我想起了“磨合”一词,自己一个人尚且有主意不定,这想那想的时候,两个人怎可能事事一致,处处想到一块儿去呢?因而,有分歧,有磨擦是正常的,关键是怎么来消除它们,正确的方法就正如老张所说,一个等一等,一个追一追,慢慢“磨合”。乡村里还有一个说法,说鞋子穿着舒服不舒服只有脚知道。其实这比喻的也是婚姻,夫妻俩相处是否和谐,只有俩口子自己知道。这比喻里是否还可以悟出另外一点道理即上面所说的“磨合”的道理来呢?我认为是可以的。新鞋上脚总有一些不贴切的,这也就需要慢慢“磨合”,互相适应,不能稍一不合脚就一丢了之。不过,这比喻里的鞋应是布鞋,而现在穿皮鞋的多,“磨合”可能麻烦些,时间要长些,乃至有不少磨而不合,终于弃妻(或弃夫,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如弃履,原因盖在于此吧。布鞋是土的,皮鞋是洋的,布鞋更多旧思想,皮鞋更多新意识,无怪乎老头儿听到离婚大惊小怪,小伙子听到离婚“恭喜恭喜”了。有人把现代婚姻比作粘贴纸,既可粘得紧紧的,又可以撕开,真是贴切极了。还有一组比喻更是妙趣横生:初恋是美声唱法,热恋是迪斯科,结婚是通俗歌曲,离婚是流行歌曲。最后一个虽有点夸张,但不能不说颇切中了一种“时尚”或时弊。 谈到这个问题,我还想到很早时听祖母说的一个比方。她把婚姻比作一棵树,她说一棵树根基再牢,但如果有风来刮它,有人来摇它,那就容易倒下了。我祖母这里说的“刮”和“摇”大概是指婚姻的外部环境影响吧,如名、利、色等等的利诱。听当时祖母的口气好像特指“第三者”(是说意思而已,当年这个词似乎还没流行,再说我祖母是斗大字不识一个的,说不出这样的洋话来)。听说专家们正为新婚姻法是否要加进“第三者有罪”的条款而争得面红耳赤,反对的说如加上这一条是倒退是封建,这意见无疑是有许多人恨不得把脚也举起来表示赞成的。 两人终生厮守的婚姻,有人比作一杯茶,越喝越淡,到了老年就是一杯白开水了。而今天看到一篇报道百岁老人章克标婚姻的文章,开头就有一个比方,则说这样的婚姻好比是游山,年轻时,男女携手登高坡,沿途旖旎风光乐事无限,等到日暮云蔼,夫妇之间的情趣,便是互相扶持说说笑笑缓缓下山岗。两个比喻相比较,我更喜欢后者。我想一生的婚姻如能做到这样,那么就正和《诗经》里所唱的“与子偕老”、流行歌曲里所唱的“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样,是最美好不过了。如果我的想法没被骂成背时的答,则幸甚至哉! |
|
|
Re:婚姻的比喻 |
[ 2007-3-22 16:32:00 | By: 斯汀豪(游客) ] |
有人说婚姻是坟墓,我认为婚姻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