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为人而活 |
[ 2006-12-23 20:47:00 | By: 开心果 ] |
日复一日地学着、忙着,却不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让自己信服于自己所做的一切。失去了意义,一切行动也就只是机械地重复而失去了光泽;学习也是,一旦没有一个自己能认可的坚定的信念,智慧也不再流光溢彩了。若是行动与思想都这般冻结,生活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 陷入了这价值失落的深渊,生活没有了阳光的照射而不再鲜活。有人说我太多愁善感了,而我却人为生活本该如此细致地品味与思考。但这样下去,我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然而我相信,我既能曾经那样精彩过,就一定能再找到那发光的根源。 前几天期中考试成绩下来了,还不错但也不完全尽如人意。倒是它所引发的一点思考对我颇有触动。 我的心情受到了分数的很大牵动,整天患得患失躁动不安,我尽量压制着让自己平静下来,很难。明知道自己不是应试制度的奴隶;明知道自己是个比干涩的分数精彩得多的多才多艺之人;明知道自己的价值取向绝不是赢得状元的虚幻荣耀……我很明了应试的虚伪的一面,那绝不是我的意义之所在,可是,为什么,为什么我还这样介意这分数呢?已经理智地想得很开了,却还是这样受牵制。是那份放不下的虚荣吗?还是不愿看到爱护着自己对自己抱有期望的人失望呢?抑或只是争强好胜的本性? 我曾立志要证明自己更强于男生,但我却逐渐发现这根本不具可比性:在不同的价值观下这不是简单的数学关系,而我更是不甘于一般的世俗眼光。一旦形成了自己的角度,就很难去作客观的评价了。不,根本就不存在客观。 那么,我的角度在哪里?我这样努力到底是为了什么?到底什么是我的最根本的动力?很多人问过我,但我也一直不甚明了。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发短信告诉一个算是半个老师的朋友这次考得不理想,回复的是一段类似安慰的话,他告诉我这并不重要,我顿觉豁然开朗。其实我考得并不太差,却深深地苛责自己,而他的“宽恕”却让我轻松了很多。我想把“他”的概念扩充为“别人”,我身边的人,对我好的人,我所在意的人。是的,总是这样,我很在意别人的看法。但决非没有主见,我的个性强得会因自己的想法而去否认一些千古真理,也经常因此而与朋友争论。但就是在有些方面,我发现别人会成为我的路标。 也许我的努力真的就是为了别人吧,为了关心我给我帮助的人。总觉得每跟别人多一层关系就多了一份责任,一份不让别人为自己而担忧、能因自己而开心、为自己而骄傲的责任,于是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好。也许我这样为别人而学、为别人而活的确有些愚蠢,但每当我因身边的人而感动、而觉得温暖的时候,便感到那份责任的重大,希望自己也能使他人的生活更加美好。 于是,别人的期待成了我的动力,我努力将自己塑造得更好,希望自己配得上那些优秀的朋友,希望自己在被别人的光辉照亮的同时,也能尽自己之力为世界增添一份色彩,也能让别人因我而骄傲、而开心。 这之中不是一种简单的“报恩”关系,因为一旦扯到“恩”,便又涉及到利害得失,而我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关联一旦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便可超越这种你得我失的“守恒”,关怀与一些更细腻微妙的感受是完全脱离利害和私心的。从这种关联,从别人的眼光中,我更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这不同于将自己的意义寄托于别人,这是由感受爱的能力与最根本的责任感所自然而然产生的豪不做作的真诚,它不依赖于别人,不期望在困难之时求得一个分担的人,不是一种寄生关系。 一种由情而生的精神上的支柱。 善感的我曾因生活的困惑而痛苦,本欲以理智想清自己的生活从而超脱世俗,却最终又败于自己的善感,回到人与人的关系中,归于社会,归于世俗。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虽常令我头痛厌恶,却也总在我无助之时给我温暖给我力量。只要世间还留有这份美好,就可以抵挡住诸多的冷漠和困惑,令我欣然存于其中,并以微笑面对。 善感之人苦于善感,负于善感,最后又从中找到欢乐、找到意义、找到方向,尽管那方向仍会有困惑伴随,但这,已经是最美好的结局了吧。 |
|
|
|
|
|